车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车壳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质量安徽硕果满枝释放美好安徽建设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0-02-04 22:02:29 阅读: 来源:车壳厂家

改革春潮涌 扬帆再出发

“质量安徽”硕果满枝 释放“美好安徽”建设正能量

2013年12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左二)、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左一)出席了第二届中国(芜湖)电线电缆博览会暨产品质量峰会。

2013年8月2日,安徽省政府召开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 万仕好 本报记者 郭 明 李 辉

神州万里歌盛世,江淮大地涌春潮。

在时光的递进中,让我们回眸2013年,有许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铭记。这一年,安徽省质监局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引领下,以“质量安徽”建设为主题,以标准引领、计量保障、安全监管、名牌带动和科技强检为着力点,安徽质监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好中求快、又好又快。“质量安徽”建设的每一寸足迹,“美好安徽”建设的每一步提升,都激发出安徽质监人实现梦想的信心与力量。

抓质量

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安徽着力质量工作顶层设计,在全国较早制定出台地方质量发展纲要。引导企业以质取胜,精心组织第二届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安徽合力”和“黄山旅游”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强化各级质量意识,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首届市县级领导干部“质量安徽”建设专题研讨班,取得良好的效果。16个市政府均出台了“质量强市”的意见,设立市政府质量奖。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免费培训2300多名企业首席质量官,数量居全国第一。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地理标志产品21个、安徽名牌产品160个,批准创建省级优质产品示范区4个。安徽名牌产品对全省工业产值和税收贡献率近40%。质量文化建设进社区、进课堂成效显著;“质量文化长廊”被国家质检总局推荐为全国质量文化建设成果,在第四届全国质量文化建设成果发布及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保安全

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9年稳定提高

质量安全关乎企业的命运,更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徽在全国较早开展食品和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有效预防“白酒塑化剂”等质量问题。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04年的78.86%提高到2012年的91.98%,连续9年稳步提高。同时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连续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今年1~10月立案1340起,移送公安机关6起,涉案货值1890多万元。全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平稳,未发生系统性、行业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促发展

制定地方标准数量居全国前列

安徽省质监局充分发挥职能和技术优势,以服务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为重头戏,全情投入打造服务工程。

该局组织主导参与制修订1项国际标准、15项国家标准、47项行业标准。批准发布了162项省级地方标准,总数达1969项,居中部地区第一名、全国前列。该局与省政务公开办共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受到国家质检总局充分肯定;与省经信委、省发改委、铜陵市共同开发的“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循环经济标准化服务平台”、“铜产业技术标准服务平台”,都在服务行业、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安徽建成120个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保障了全省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有效服务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和民生计量。质监部门还对410家乡镇医疗单位和180个社区卫生单位的5890台计量器具实施免费检定,质监服务民生的作用逐步增强。

强质检

国家级质检中心数量居中部第一

2013年,安徽省质监局立足固本强基、提升能力,坚持科技立局,全面打造科技质检。

他们主动围绕地方优势产业,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支持,新增国家级质检中心3个,累计达20个,居中部第一。质检中心“政府实验室、经济发展技术支撑、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自主创新研发基地”的功能显现,已经成为广大企业的“质量医生”,为“安徽制造”颁发权威的市场通行证。质检中心对安徽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引领作用,也已成为地方政府的招商名片。

质量就是力量。改革动员令已吹响。安徽省质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工作考核为抓手,大力推进“质量安徽”建设。一是突出主线,增强经济转型推动力。抓紧建立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筹备召开安徽省质量大会。修改完善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推动质量强市向基层延伸,努力形成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质量安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探索建立具有安徽特色的质量信用登级划分和管理办法。发布安徽名牌评价地方标准,规范名牌评价工作;着力推进全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在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放检验检测市场准入,以市场化的手段,促进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大发展;围绕全省8大主导产业,积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抢占行业制高点和话语权。围绕节能、环保、安全等要素,制定区域性、行业性准入标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投资项目,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严守底线,增强质量安全保障力。争取下发,助力节能减排,努力使能源资源计量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开展民生计量,服务民生工程;科学组织监督抽查,落实“黑名单”制度;继续做好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将质量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隐患排查与执法打假联动机制,依法公开执法案件信息;全面实施,制定下发,全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三是固本强基,增强履行职责战斗力。适应分级管理新要求,形成以指导、服务、监督为主的工作新模式。坚持“技术立局”理念,大兴质量技术研究之风、理论研究之风、政策研究之风和调查研究之风,为质监事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深入开展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质量理念。着力提升安徽质量文化长廊的内涵和品味,将其打造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质量文化载体。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的安徽质量文化体系,以文化的“正能量”推进全省质量的大发展。

“水击三千里,扶摇九重天”。昨天,安徽质监人用全部的热情、智慧和追求,在江淮大地演绎着精彩的创业故事;今天,他们以“质量安徽”建设为抓手,创造着梦想与腾飞的崭新篇章;明天,他们将牢记人民的重托,将这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响亮音符汇集成安徽质监人的磅礴力量,在建设“美好安徽”的征途上再一次出发。

改革·服务·发展

安徽省质监局局长 朱 琳

安徽质量文化长廊一角。

全省领导干部“质量安徽”建设专题研讨班在安徽省委党校举办。

改革开放35年来,特别是垂直管理以来,安徽省质监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检验三大职能,探索建立了具有安徽特色的质量监管工作体系,质监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大大增强。

未来5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面对改革新的号角和新的体制,质监系统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服务“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方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质监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切实发挥好质监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围绕质量安全改革创新

质量安全是质监工作的底线,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突出抓好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落实产品标识和质量溯源召回制度,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

要实施精品战略,积极鼓励企业创建优质和精品工程。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等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质量安全事故。加快首席质量官队伍建设,增强企业质量竞争能力。集中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法行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

(二)围绕标准化战略改革创新

没有标准,就没有品牌和质量,就没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定价权。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标准竞争,以优势领域和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努力推进企业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依靠各个环节的“标准”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要积极推行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研制和创新标准,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着力突破安徽企业标准竞争“话语权”问题。要围绕节能、环保、安全等要素,制定区域性、行业性准入标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投资项目,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围绕品牌建设改革创新

品牌是信誉,是市场;品牌是美誉度,是竞争力。要坚持把品牌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制定更加积极的品牌发展规划,促进资本向品牌集中、技术向品牌集成、人才向品牌集聚。

特别是面临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品牌引导激励机制,推动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走升级改造之路,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推动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走加快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推动旅游、文化、科技等服务产业走高端融合之路,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努力培育一批“全省知名、全国著名、全球驰名”的安徽品牌。

(四)围绕检验检测改革创新

要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加快涉及高新技术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性能等高精密度关键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加强节能标准制定、节能认证、节能检测等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把质监技术机构建成检测技术的高地、科研成果的摇篮、人才成长的熔炉、改革创新的舞台,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在引导产业发展、维护民生民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大力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在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放检验检测市场准入,以市场化的手段,促进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

(五)围绕主体责任改革创新

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也是质量进步的生力军,更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

要推动落实企业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主体责任。帮助企业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完善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关键工序控制、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完善激励与约束均衡的监督机制,一方面用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和推动设立标准创新贡献奖来激励企业,另一方面推行“一票否决”质量安全责任制来约束企业。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具有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六)围绕诚信建设改革创新

要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惩戒质量失信行为。建立质量诚信评价与分类管理机制,完善质量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宣传,引导企业自律,推动企业质量诚信建设。加强行业指导,在重点领域率先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

2013年安徽质量工作十大亮点

1.省政府印发,正式提出建设“质量安徽”。

2.国家质检总局、安徽省政府召开第三次联席会。

3.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连续9年提高,2012年为91.98%。

4.第二届安徽省政府质量奖揭晓。

5.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通过验收。

6.安徽省委组织部和安徽省质监局联合举办全省领导干部“质量安徽”建设专题研讨班。

7.全国首个综合性质量文化长廊建成。

8.免费培训2300多名企业首席质量官,数量居全国第一。

9.第二届中国(芜湖)电线电缆博览会暨产品质量峰会举行。

10.在全国率先建立标准化工程师资格考试制度。

北京当代医院

北京昌平华佑医院

医疗信息查询

北京军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