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车壳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手机媒体价值的重新理解

发布时间:2020-02-10 20:43:11 阅读: 来源:车壳厂家

在这个什么都要称之为“新媒体”的时代,我们到底理解手机作为媒体的价值了吗?我们是否没有急于给它定义,而是带着好奇之心去发现它未来的价值?

我即媒体

有这样一个关于手机的艺术装置作品,有趣又发人深思。

作品名字叫“Cell Phone Disco”,是由闪光格子组成的一面墙,这些闪光格子由多个LED、电池以及监测手机电磁辐射的高灵敏度传感器组成,可以在大约一米的范围内探测到活动手机的电磁辐射。当带着手机的参观者走近,传感器感应到手机的电磁,LED就会闪动几秒钟,如果挥舞起来,LED上就会出现像跳舞一样的图像。

对不同的人来说,艺术家的作品不同的含义,解读也属多余。

如果就大众传媒的角度来说,多余的解读之一是这样的:具备通话、随时联网、完全个人、有多媒体功能、唯一全天候伴随的手机,随时随地代表着数以亿计的“个体”,在于与世界发生互动式的信息传递,而与传统大众传媒息息相关的产业链条,也必须发生、且已经发生巨变了。

一、大众传媒请下车,你已抵达换乘站

2009年1月8日,著名球星C.罗驾着昂贵的跑车在曼彻斯特机场隧道撞车,事故发生后,在电视台上播出、又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第一个视频是《曼彻斯特星报》女记者用诺基亚N95拍摄的。作为一个普通的传媒事件,值得人思考的是,事件被手机视频报道,并非偶然,该报从2008年开始,就专为记者配备高素质手机,以备出现突发新闻,摄影、摄像到达不及时的情况。这只是在一个突发新闻中的应用而已。

不知道为记者配备手机的人是否有想到以下2个危险的问题:

1、 既然记者可以用手机而非摄像机拍摄,那谁没有手机呢?谁都可以是记者。

2、 手机可以直接发送给任何知道号码的人,实际上,手机是可以上网的,网络支持的话,手机的摄像头可以直播现场,那人们为什么非要通过电视台呢?

手机的媒体价值是陆续发掘出来的。

自从手机被认识到除了通话以外, SMS(短信)、MMS(多媒体信息,中国称为彩信和彩e)、拍照、摄像、联网等功能依次开始受欢迎,每一个新功能被认识,人们就惊呼一次:它对大众传媒的潜在冲击有多么可怕呀!而每一次惊呼,都让前一次惊呼显得是如此的浅薄。

短信是第一次惊呼。

一条短信,从一个人的手机上发出,几秒钟内传播到几百人,几百人再次传播到几万人,几万人再次传播到几百万人……在大众传媒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种形态的传播形式出现过:一点对全面、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极低成本……

(贴士:中国及世界短信发送量,或某几次中国春节期间的发送数据,得出结论,手机短信的发送量是以多少倍增加)短信的这些特点,显然属于“草根传媒”。

中国厦门的“集体散步事件”即由短信发起和组织。

(贴士:厦门集体散步事件,得出结论:)短信是文本形式,且容量有限,发送是非互联网方式的,由一个点推送到多个点上,它的强大在于快和简单,但在一个已经有了电脑互联网和电视得到了长足发展的世界,它尚不够满足人们对新闻传播的需要。世界上第一部拍照手机出现于2001年的日本,随后很快成为手机标准配置,发展几年,其像素质量已经达到让数码相机感到威胁——更何况它是“二合一”的,人们更快习惯用它拍照,而把数码相机留在家里——网络提升也让发送图文变得和文本短信一样简单。

2006年,英国地铁爆炸,第一张传输出的现场图片即为MMS发出。

(贴士:英国地铁爆炸的手机图片得出结论:手机就是永远在现场的媒体)

图文形式,快速发送,MMS不就是一份通过手机发送的数字化报纸吗?——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之下,就有了手机报。将报纸精彩内容图文并茂地以MMS方式发送给订户,收取低廉的费用,这是不是纸媒终于找到的数字化生存之路?虽然逻辑上是清晰可行的,但结果却证明,这只是报纸们一厢情愿的期待。手机报纸虽然有过短暂的热闹,却始终没有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快速发展起来的模式。究其原因,是因为那只是手机发挥了其功能中初级阶段的功能。划时代的改变是手机变成随时随地的互联网化,这个“庞然大物”才开始显现出一个模糊轮廓来,之前对手机媒体性质的理解,完全是盲人摸象。

2008年,秋叶原事件发生,

(贴士:图片)此凶杀案件虽然恶劣,但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最大的关注度在于凶手是用手机在他的个人网页上公开作案计划,而凶案现场的第一个报道及被捕的照片都是通过手机完成的。人们惊奇,3G发达国家中,无线互联网已经如此普及。

目前手机互联网化的历程,时间短暂,误解多多。最主要的三点是:

1、 过分夸大带宽影响,一直以为3G成熟后才会有手机互联网的应用。

2、 认为手机互联网的开始会从熟悉电脑互联网的国家和该国人群开始。

3、 承认手机的互联网接入能力后,却又将手机与电脑等同判断标准。

实际上,已经发展起来的态势,以上误解的情况是这样的:

无线通讯的宽带是以3G运营为分水岭的,手机上网的应用开始却根本不需要必须宽带,就如同电脑上网的开始是从拨号方式的窄带开始一样。2009年1月,中国发放3G牌照,此时,根据运营商的数据,此时,中国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实际已经超过1亿。最先、最踊跃的手机上网用户从哪里开始呢?在国家、地区发布上来说,欧美运营商完全想到的是在亚洲发生。电脑互联网缘起自英语国家,几乎可以说到,2009年所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和所有不一定有商业价值却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模式,都开始于美国,但3G最先获得第一步成功的,却是日韩。而中国3G发牌之前,就拥有了比欧美任何一个国家都多的手机上网用户。手机互联网化,让人们把手机视为计算机,但它毕竟不是一个微型计算机,它的计算能力、联网能力都会弱于计算机,它的更大价值是在联网后的移动性、与个人的紧密结合等等特点上。这些价值,正在全世界的发掘和关注之中。手机的媒体特点,就是在这样一个技术、网络、终端、应用交替提升的过程中,被开始认知,然后一波一波刷新着人们对新媒体的理解,每一波都是冲上一个意想不到的高度。

1.1 离你最近的……不!你就是媒体

距离受众越近的媒体,影响力越大。

报纸离读者多远?

理论上是一尺,阅读的距离。但是也可以看作10米。订阅的报纸的递送和牛奶一样,送到家门口的,读者要开门去取来读。如果不是订阅,甚至要出门去买,那就更远。

电台离听众多远?

去除车内听收音机的方式,收音机打开后传递信息的有效范围是一个圆形,听众可以5米左右的范围内接受到它的信息。

电视离观众多远?

2至3米是正常的观看距离。

网络离网民多远?

40厘米。屏幕距离眼睛的长度。

手机离你多远?

哦,打电话时,它紧贴你的耳朵;手机上网或看视频时,它离你20厘米;关机后,它就在你口袋或床头。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它的电源;走在路上,它就在你的口袋;哪怕你去洗手间,它都不曾离开你。它时刻和你在一起。试想一下,有没有过这样一个传播载体,离每一个人那么近,并且,是时时刻刻?

手机,唯一的答案。唯一的带着体温的媒体。

1.2 人人传播的时代

大众传播为什么叫大众传播?

在所有新闻传播的理论中,都有一个“把关人”的理念。也就是说,大众信息传播的模型是信息经过采集,经由一个关口——即纸媒、电台、电视台的传播机构,无一例外都是组织——的组织,过滤彻底给大众的,模型如同一个沙漏。

目前计算机网络在大众传播中塑造出来的,仍然是一个过渡式的格局,这个格局最先改变的是:

1. 发布和传递信息给大众,不需要通过“把关人”。

2. 大众反向去在海量信息中寻找信息。

沙漏被打破了,但计算机网络距离“人人即媒体”的目标却差了最后半步:

那就是终端的普及和使用方式。比尔.盖茨的梦想是:人人的桌面都有一部计算机。在他退休的时候,这个梦想并没有实现,只是“可能实现”。

当然了,“每个人都拥有一部计算机”的时代,只是时间的问题,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随时带着一部打开的计算机,更多的计算机,适合放在桌面,而不是随身。

显然,这半步由手机完成了:不需要一次次罗列手机完全不输于计算机的功能了,它实在太全能了。一个人带着手机,即可实现直播视频、书写、拍照、录音、游戏……更让人释放想象力的是,在网络成熟、应用丰富的过程中,它可以与无数其他网络无缝连接,比如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银行网络等等。每个人,随时随地的传播,或被传播。这一信息社会的状态,确已是传统大众传播无法解读的模式了——在上个世纪70年代,麦克卢汉晦涩难懂的预言,奠定了现代传播的学术基础,可是,半个世纪不到,预言实现,并且过时。

要额外加上的2句是:

1、人人可以传播,但每个人的影响力并不相同,球状网络的扩散模式,在海量——如果说internet时代已经是海量的话,那手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会是海量的10次方——信息中,会出现新的内容价值判断方式(如搜索引擎对互联网网页价值的判断类似)。

2、历史上百年的大众媒体品牌价值会在载体发生变化后重新集中,那些著名的杂志、报纸、电视台都会从原来的纸张、电视网络上转移到一个大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手机网络)上来,并依然有独特的内容价值。这是内容价值的一次大洗牌,谁先意识到这一点,并快速适应新的时代,谁就可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1.3媒体之王?或新媒体启程

自电视开始,大众媒体似乎有了这样一个暗示:后来者一定会不动声色地将前者的表现形式轻松兼容,再加上自己的独有优势特长发挥出巨大的传播能量。报纸的文本、电台的声音,在电视媒体上被画面和声音取走,视频的展示更加全面和丰富,信息更接近真实,自著名的尼克松被刺直播后,电视影响力超越报纸和电台。计算机网络盛行之初,是以图文为主,进入21世纪,音频内容(主要是音乐,这些本来是电台的主要内容之一)的传播成为用户娱乐的重要内容,传播的影响力直接打击到全球的音乐公司。而视频的影响力快速加大,先在网络带宽发达国家出现了用户分享视频的网站,如Youtube等。人们很快发现,包括电视台、电影公司制作的视频,在计算机网络上,可以不受时间、频道的限制,更加自由和方便,直播、点播、分发等一系列动作自如完成,不到5年,电视、电台、纸媒都已经有一半在这个被称为“第四媒体”的影子之中。据可查阅到的资料,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是中国《新周刊》杂志对“手机短信息”的传播价值描述,身处当时,这显然不是在对手机媒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的判断,却有了一个历史性的前瞻。手机以比计算机网络更快的速度发展,在2.5G网络之上,计算机网络的任何传播方式,在手机上都可以得到实现,而移动性、位置、个人信息的辨识等等特征的加入,让它吞噬了前四者的全部。——或许,喜欢争执概念的人们会说,电脑互联网只是迈完了“互联网”的第一步,完成了“互联网概念”的第一步,手机的加入,让互联网概念完整,第四媒体是互联网,是手机和计算机、信息家电合并在一起的网络。但这不能够总结掉手机对大众传播方式的转折性价值(如前段“人人传播”)

对传播领域来说,后来者居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信息传播发展进步的目标就是,让人们无比方便地接受、传播信息,让信息无限地接近真实——当然,真实世界的信息是无穷尽的,所以,这个目标只能无限接近,却永不可到达。手机或许可以叫“大众传播之王”,但绝对不是传播工具的终结者。

本节结语

走到今天,我们不得不为大众传媒的加速度而惊叹。每一个后来者都是迫不及待地出现,让曾经风光无限的前者难以从容应对。但前者优

势的丧失,不代表价值的消殒,传统媒体在以互联网为平台上,会重新以新的形式,发挥出内容创造的价值。

大众传媒的发展已经走了近千年,前路未知,手机可能是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人类大众传媒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开始。

深圳注册公司条件

深圳代理记账公司排名

中山筹划税务专业